题目内容
某社区双职工家庭占比较高,未成年人课后托管问题突出:学校放学后,部分孩子因家长未下班无人接送,只能在社区游荡,存在安全隐患;现有托管机构多为商业性质,收费较高且距离社区较远,部分家庭难以承担;托管内容单一,多以看管为主,缺乏作业辅导、兴趣培养等个性化服务;家长多次向社区反映,希望能依托社区资源提供安全、普惠、优质的课后托管服务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你会如何完善社区未成年人课后托管服务?
题目类型
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类题目,融合了社区服务、未成年人保护与民生保障等要素。重点考查考生在面对未成年人课后托管需求时,能否通过资源整合、服务优化、机制完善等措施满足家庭需求,体现考生的民生服务意识、问题解决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。
作答思路
- 调研需求,明确服务方向:通过家长问卷、入户走访、学校座谈等方式,了解社区未成年人数量、年龄分布、托管时段需求及家庭对托管内容、收费标准的期望,梳理现有服务短板,明确托管服务的核心方向。
- 整合资源,搭建托管平台: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文化活动室等现有场地,打造社区课后托管服务点;联动学校教师、大学生志愿者、退休教师等力量,组建专业托管服务团队;对接公益组织、爱心企业,争取资金支持降低服务成本。
- 优化服务内容,满足多元需求:设置 “基础托管 + 特色服务” 模式,基础托管包含安全接送、作业辅导、午休照料;特色服务开设兴趣课堂,如书法、绘画、科普实验等,丰富未成年人课后生活;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,提供差异化托管方案。
- 强化安全管理,保障服务质量:制定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制度,明确接送流程、活动规范及应急处置预案;对托管场地进行安全排查,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;建立服务人员准入机制,开展背景审查和岗前培训,确保服务安全可靠。
- 建立长效运营机制:制定托管服务收费标准,实行普惠定价,对困难家庭给予减免;成立由家长代表、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,定期评估服务质量;建立需求反馈机制,根据家长和孩子意见持续优化服务,确保托管服务可持续运营。
作答示范
回答:
完善社区未成年人课后托管服务,是缓解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、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成长的重要民生举措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我会从需求调研、资源整合、服务优化等方面着手,构建安全、普惠、优质的托管服务体系:
- 调研需求,明确服务方向:通过向社区内有未成年人的家庭发放问卷、组织家长代表座谈会、与周边学校沟通等方式,全面了解托管需求。发现家长普遍关注托管时段与学校放学时间的衔接、服务安全性及收费合理性,部分家长希望托管服务能包含作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内容,低龄儿童家庭还对午休照料有需求。同时了解到,社区内有闲置的文化活动室可改造为托管场地,周边高校有学生愿意参与志愿托管服务,这些信息为后续服务搭建提供了明确依据。
- 整合资源,搭建托管平台: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闲置空间,改造打造专属托管服务点,划分作业辅导区、兴趣活动区和午休区,配备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桌椅、书籍及安全设施。联动周边学校,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参与托管指导;联系本地高校的志愿者团队,筛选有爱心、有责任心的学生参与日常托管服务;对接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,争取资金支持用于场地改造、物资采购及志愿者补贴,降低托管服务的运营成本,确保服务普惠性。
- 优化服务内容,满足多元需求:设计 “基础托管 + 特色服务” 的综合托管模式。基础托管环节,安排专人负责从学校接回孩子,监督完成作业并提供答疑辅导,为有需求的低龄儿童提供午休照料;特色服务环节,每周开设不同主题的兴趣课堂,如书法、绘画、手工制作、科普实验等,邀请专业人士或有相关特长的志愿者授课,丰富孩子的课后生活。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,制定差异化服务方案,为低龄儿童增加游戏互动环节,为学龄儿童侧重学习方法指导,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合的托管服务。
- 强化安全管理,保障服务质量:制定详细的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制度,明确孩子接送需家长提供身份证明或提前报备的接送人信息,建立接送签到登记机制;对托管场地定期开展安全排查,重点检查消防设施、用电安全及活动器材安全性;对参与托管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背景审查,确保无不良记录,并开展岗前培训,内容包括未成年人沟通技巧、应急处置流程等。同时,在托管服务点配备急救箱,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,定期组织安全演练,全面保障孩子在托管期间的安全。
建立长效运营机制:根据运营成本和普惠原则,制定合理的托管服务收费标准,对社区内的困难家庭实行费用减免政策,确保所有有需求的家庭都能承担。成立由家长代表、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托管服务监督小组,定期查看托管服务情况,收集家长和孩子的反馈意见,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。建立每月一次的需求反馈会,根据家长提出的意见调整托管时段、优化服务内容,如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午休环境、根据孩子兴趣新增特色课程等。通过持续的服务优化和严格的安全管理,让社区托管服务成为家长放心、孩子满意的 “课后乐园”,切实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