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目:
某学者在分析科技创新时提出:“只要掌握了前沿理论知识,就能直接推动技术突破,无需依赖具体实践验证。”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( )
A. 否认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
B. 忽视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
C. 割裂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
D. 夸大了感性认识的局限性
解析:
- 核心考点: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,易混淆 “理论指导” 与 “实践基础” 的关系。
- 解题关键:
- 题干中 “无需依赖具体实践验证” 的观点,将理论知识视为技术突破的唯一源泉,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 “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” 这一根本原理。
-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、动力、目的和检验标准。即使前沿理论具有指导作用,其正确性仍需通过实践验证,技术突破更需要实践中的反复探索。例如,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不仅依赖理论推导,还需通过大量数据训练(实践)才能实现。
- 陷阱分析:
- 选项 A “否认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” 具有迷惑性,但题干并未否定理论的指导作用,而是夸大理论的独立性,本质错误在于割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;
- 选项 B “忽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” 仅部分正确,题干错误不仅限于 “动力” 层面,而是全面否定实践对认识的基础性作用;
- 选项 D “夸大感性认识局限性” 与题干无关,题干讨论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,而非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。
答案:C
命题设计逻辑
- 以 “科技创新” 这一热点为载体,考查考生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深层理解。陷阱设置在将 “理论指导” 绝对化,忽视实践的基础地位,这也是现实中部分科研观点的误区。
- 复习时需注意: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相辅相成的,理论需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又推动理论发展。例如,二十大报告强调 “实践没有止境,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”,体现了两者的动态统一。